人类对雷电的早期认识(防雷浪涌保护器)
发布日期:2020-12-16浏览次数:1215标签:电源防雷器工作原理
雷电是自然界中种特殊的、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如图1.1所示。这不仅仅在于它那划破长空的耀眼闪光和震耳微弹的惊骇價鸣,更重要的是它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雷电造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可能启发了远古人类对火的发现与利用。雷电产生的臭氧,对自然界的细商生长有一定的抑制。雷电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杀死生物害虫,有利于植物和庄稼的生长。不过,雷电也是科对人类活动和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不仅成胁到人类和家畜的生命安全。面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因此,雷电现象一直为人类所关注
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人们对于雷电现象的观察和探索都源远流长,我国对于雷电的忠实观察与客观记录有三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阶1500年的股商甲骨文中就有雷字,在稍晚的西周青钢器上也有“电”字,这是然指的就是闪电。对于雷电的最早文字己载可见诸于东汉哲学家王充(公元27-约97)所著的(论衡)之中,随后在公元490年写成的《南齐书》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的(梦溪笔谈)南宋初庄焯的《鸡助篇》以及明代方以智(公元1611-1617)的著作中,对于黄电现象均有较详相的描述。不仅如此,甚至在公元82年东汉班固(公元32-92)已基本完成的(仅书.西域传》和晋(搜神记》中还有对尖端放电所产生的电晕现象,以及北宋《太平御览》中对无云而雷这种罕见现象等的记载,由此可见古人对雷电的关注程度。
不过,古代科学极不发达,人们希冀免除大自然之灾害,因而常用速信方式把雷电与鬼神等联系起来,而一些文人也借雷电之威力兴喻世人,于是使得很多人都以为雷击是上天对人罪恶行为的一种惩罚,从而以避开心理上的恐惧,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对雷电现象的无知而无可奈何的结果。
当然也有少数进步学者并不以此为然,如(庄子)书中就说:“时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面王充则认为:“雷者,太阳之激气也”,他反对雷电鬼神之说,“论雷为天怒无一效”,乃“虚妄之言”。唐文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在(断刑论下)一书写道:“夫雷霆雪霜者特一气耳,非有心于物者也。”“春夏之有雷霆也,或发而震,破巨石、裂大木,木石岂为非常之罪也载”但遗憾的是他们只停留在观察自然界,作理性思解,而没有动手进一步去进行实验,探讨其规律,因面无法提高到对雷电的本质有所认识。
在此之后,除沈括、方以智等人对雷电持有与王充基本相似的看法外,其他还有宋代的程颗、朱熹、陆细以及元末明初的刘基等人,他们在哲理思索上下工夫,“格物致知”,反对雷击是天神惩罚之说。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论据,不能使广大民众心悦诚服,因而人们对于雷电的认识,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任何提高。
在欧洲,中世纪宗教对社会的控制也很强,雷电被认为是神的意志,人们只能析祷或敲响教常里的钟,才能避免雷电的袭击。然而及具讽制的是慕尼黑在1784年出版的本书中统计,在此之前的33年里,共有386座教众的尖顶遭到了雷击,103名教堂同钟人员被雷击毙。意大利威尼斯城的圣马可钟楼,从1338年到1762年,9次毁于雷击。位于brittany城的24座教堂,在1718年4月14日夜间,全部受到雷击,其中一座教堂被雷电彻底毁坏,2名司钟人员为此表生。
但是,欧洲近代科学先驱,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Frncis Bacon 1561-1626)意大利的伽利略Calieo Calilei, 1564 – 1642)和法国的勒内。迪卡儿(Rene Dercanes, 1596 650) 等人在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倡导和宜传了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他们把科学实验提高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性的思维,怀疑一切教条和无根据的论断,这对当时及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到17世纪中叶,许多学者纷纷通过科学实验,很快建立起关于电的严密而系统的科学,从而为科学认识雷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